漢武帝時,有一個很受武帝喜歡的倡優叫郭舍人,作為倡優的職責是以說俏皮話開玩笑等來使皇帝高興。
郭舍人說的俏皮玩笑話雖然聽起來不怎么正經,但卻往往很有道理,因此武帝對他另眼相看。
武帝小時候有個乳母姓侯,是東武縣人氏,乳母對武帝很好,武帝對她也很有感情,雖然長大做了皇帝,仍然稱她為大乳母,大乳母也經常去見武帝,通常每個月就要去幾次。
當然,武帝日理萬機,不可能每次都見她,但即使不見也要叫身邊的宦官送些衣料等東西出來賞給她,還經常給她一些吃的喝的。
有一次,大乳母給武帝上書,說某地有一片公家的田土,希望能同意借給她種植。
武帝讀到上書后便召大乳母來見,問她是否愿意要這片田上。
大乳母回答說愿意,武帝便下詔封給了她。
總之,凡是大乳母有什么要求,武帝都是盡可能滿足她,以報答她過去對自己的養育之恩。
由于武帝對大乳母這樣好,當時的公卿大臣都要敬重她幾分,但也帶來了另一方面的問題,就是她的兒女子孫甚至奴仆都因此而驕橫起來了。他們竟敢在京城長安的大街上阻攔人家的車馬,搶奪人家的衣服,真是無法無天了。
這些情況被人告進了宮中,武帝知道后非常氣憤,但又不忍心治大乳母的罪,常管這方面的官吏知道武帝的難處,便建議把大乳母全家遷徙到邊遠的地方去。
武帝同意了,詔書發出大乳母才感到問題嚴重,只怪自己平時居功糊涂,沒有加強對家人的管束,現在后悔已來不及了,但自已又實在舍不得離開武帝去邊遠的地方。怎么辦呢?這時,大乳母想到了郭舍人,去求求他,興許他有辦法讓武帝改變主意。
說動就動,大乳母立即去拜見郭舍人,見面就哭訴了一番。
郭舍人告訴她臨行前去向武帝當面告辭,告辭后便做出舍不得的樣子,下殿邊走邊回頭看武帝。
大乳母果然照郭舍人的話去做,她請求臨行前去向武帝告辭,武帝同意了。
于是,她上殿去見武帝,見完后下殿,她邊走還邊回頭去看武帝,眼里飽含著依依不舍的淚水。
這時,站在武帝旁邊的郭舍人突然大聲罵了起來:嘿!你這個老女人怎么還不快走呢?陛下現在已經長大了,難道還要靠你的奶來養活他嗎?你還邊走邊回頭干什么呢?
武帝一聽這話,倒像是在罵自己一樣,想想也是,她畢竟把自己喂養大了!現在怎么好把她趕走呢?于是,武帝下令叫大乳母回來,赦免了她的罪過,只是要求她加強對自己家里人的管束,不再遷徙到邊遠之地去了。
溫馨感悟:以郭舍人指大乳母罵漢武帝來說,那真是太歲頭上動土,不是隨便什么人都可以的。而郭舍人之所以敢這樣,之所以成功,除了他在武帝面前的特殊身分外,還有賴于他對武帝和大乳母之間關系和感情的洞悉。所以,凡為計謀,說到底都離不開“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”這一大原則。
(所屬欄目:< 勵志 > )